《党旗飘扬处,总有温暖人心的故事——读<我与党的故事>有感》

 人参与 | 时间:2025-11-04 11:25:33

翻开《我与党的党旗读党的故故事》这本书,扉页上那句"一个党员就是飘扬一面旗帜"便让我心头一热。这部由普通党员口述实录组成的处总作品,用最朴实的有温语言勾勒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百年画卷。书中那些看似平凡的暖人日常故事,恰恰构成了理解这个百年大党生命力的故事感密码。

从个人叙事中触摸历史的党旗读党的故温度

当78岁的老党员张建国讲述他1965年在洪水中用门板转移群众时,我仿佛看见泛黄照片里那个赤脚扛着门板的飘扬青年。这种具象化的处总历史叙事打破了教科书式的宏大叙事,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温宗旨变得可触可感。书中36位讲述者不约而同提到的暖人"党员先上"原则,在抗疫、故事感抗震、党旗读党的故抗洪等关键时刻形成震撼人心的飘扬集体记忆。

《党旗飘扬处,总有温暖人心的故事——读<我与党的故事>有感》

细节里的处总精神密码

驻村第一书记王丽记录的工作日志尤其令人动容。她详细记载着谁家屋顶漏雨、哪户孩子辍学,甚至精确到"李婶家降压药还剩三天量"。这种将人民冷暖置于心上的细腻,远比任何口号都更有说服力。读到她在暴雨夜打着手电筒巡查危房的情节时,窗外的雨声突然变得意味深长。

《党旗飘扬处,总有温暖人心的故事——读<我与党的故事>有感》

平凡岗位上闪耀的党徽光芒

最颠覆认知的是社区民警老周的章节。这个处理了半辈子家长里短的党员,把"矛盾纠纷调解率100%"的秘诀归结为"永远让群众看见你党徽的反光"。这种将政治信仰转化为职业伦理的智慧,揭示了基层党组织保持活力的奥秘。书中类似案例证明:真正的先锋作用往往体现在把平凡事做出不平凡的标准。

《党旗飘扬处,总有温暖人心的故事——读<我与党的故事>有感》

代际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90后选调生小陈的叙述尤其发人深省。她坦言最初对"吃苦在前"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直到参与脱贫攻坚时才真正懂得,所谓党性传承不是复制前辈的行为模式,而是传承那种"把人民需求当作坐标系"的思维基因。这种坦诚的反思让我们看见年轻党员的成长轨迹。

合上书本时,封面上那枚立体烫金的党徽在灯光下微微发亮。这些散落在时光长河里的党员故事,就像暗夜中的萤火,虽然微小却足以照亮心灵。《我与党的故事》最珍贵的启示在于:所谓信仰的力量,从来都体现在具体的人如何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当我们把书中的故事连缀起来,看到的正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答案——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顶: 1踩: 6426